在青春的晨光中种下设计理想,用奋斗的光芒照亮成长之路。2025年5月8日上午,艺术设计学院环境设计系新生分享会在通灌校区诚意楼503举办,研究生学长王晨光以“于青春之晨,闪奋斗之光”为主题,围绕初心目标、学术科研、工作实践倾囊相授,更以真挚寄语为新生指引方向,现场金句频出,干货满满。

初心如炬:设计理想照进现实
是什么让一个初入校园的“设计小白”,成长为如今在专业领域崭露头角的研究生?王晨光首先以“初心目标”为切入点,讲述了自己在中国人民解放军某部侦察营“钢七连”的服役经历,作为该连队第6368名战士,他深情回顾了连队“铁心向党、前仆后继、智勇双全、无坚不摧”的钢铁连魂,而后以“升学深造、考公考编、参军入伍、就业创业”四条不同的人生道路,应该如何规划自己的四年本科专业学习阶段以及如何做相应的准备和积累等方面来分享自己的见解。他坦言,“从踏入校园的那一刻,我便被环境设计所蕴含的‘空间生命力’深深吸引——如何用设计语言讲述场地故事,如何通过功能布局激活空间价值,这些问题成为我始终追寻的答案。”他的分享让新生们看到,初心不仅是一句口号,更是驱动设计探索的内驱力。

学术深耕:科研探索赋能专业成长
在学术科研板块,王晨光化身 “硬核导师”,展现了退伍不褪色的拼搏精神。他以自身的研学经历,从“学术论文、科研项目、学科竞赛、专利申请”等不同的方面,向大家分享自己的学习心得。同时展示了“连云港市生态环境局职工之家空间设计”的设计项目,揭秘了设计方案从图纸到落地的实验验证,再到成果转化的全过程。“你能想象,一个看似普通的空间设计,背后竟涉及人机工程学、材料力学和美学原理的三重博弈吗?”王晨光抛出的这个问题,瞬间点燃了同学们对学术科研的好奇心。他还透露,自己曾因一个空间流线优化方案反复修10几次,最终从甲方的需求中提取设计理念、推敲空间形态,呈现设计施工方案,他通过对比项目初期的“炫酷方案”与最终落地的“实用设计”,分享了如何在甲方需求与设计理想间寻找平衡点的经验,用亲身实践诠释了“细节决定成败”的科研精神。


实践淬炼:躬身力行书写青春答卷
作为我校研究生会主席、班长,同时身兼多项志愿工作的核心成员,王晨光始终以行动诠释责任担当。在服务同学的过程中,他坚持将每一次活动策划、每一场志愿行动视为锤炼品格的熔炉。无论是组织校园文化节时协调多方资源的严谨细致,还是参与社区公益服务时倾听群众需求的耐心专注,他都将其转化为提升个人能力的宝贵契机。王晨光常对学弟学妹说:“服务他人的过程,也是自我成长的过程,在付出中收获的不仅是技能,更是对责任与奉献的深刻理解。”
谈及平衡学业与学生工作的秘诀,王晨光分享了一套行之有效的时间管理策略。他通过制定详细的日程表,将碎片化时间高效利用,在确保科研任务有序推进的同时,高质量完成学生工作。他强调,学生工作不仅是能力的试金石,更是践行"为人民服务"初心的实践场。通过参与学生工作,不仅能锻炼组织协调能力、提升工作标准,还能培养全局思维和服务意识。但他也特别提醒,无论学生工作多么繁忙,都要始终牢记学生的第一要务是学习。只有以扎实的专业知识为根基,才能在未来更好地服务社会、实现理想。在他看来,学业与实践如同鸟之双翼,只有两者协同发展,才能在青春的赛道上飞得更高更远。

学长寄语:以奋斗之名,绘就青春答卷
分享会接近尾声,王晨光以“善良、规划、坚持、技能、体魄、外语”六个关键词寄语:希望大家珍惜同窗情谊,做好人生规划,在专业学习中练就“一招鲜”,以强健体魄和扎实外语能力迎接挑战。他特别提到:“挺不住的时候,暗示自己再坚持三次”,用军人的坚韧传递了奋斗力量。最后,以一段深情寄语为新生送上祝福:“环境设计是一场永无止境的探索之旅,愿你们在青春的晨光里,永葆对设计的热忱,用奋斗打磨专业技能,用创新突破思维边界。记住,每一次图纸上的线条勾勒,都是在为未来的自己搭建成长阶梯。”他还鼓励新生珍惜大学时光,多参与实践项目,在试错中积累经验,在合作中提升能力。